仅剩价拐besta8.com
记者还了解到,高房新区通过节水项目改造及建造雨水回收系统等改造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点即新区将按照市里要求,对改造好的节能项目进一步加强管理,务求真正达到绿色低碳节能的效果。besta8.com
2015年,仅剩价拐新区对机关大院照明系统、仅剩价拐空调系统和食堂燃具进行节能改造,高标准通过了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组织的评价验收,获得“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的荣誉称号2016年首都能源与经济运行调节工作会议4月20日召开,高房北京市委常委、高房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会上表示,北京市“十二五”期间累计压减燃煤1400多万吨,对环境污染较小的优质能源比重达到86%,能源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并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压减燃煤,提升天然气、电力供应能力。据介绍,点即今年北京还将实施老旧管网改造,点即完善农村清洁能源供应体系,确保“煤改气”、“煤改电”用户的能源供应。besta8.com市发改委表示,仅剩价拐今年将通过“煤改电”、仅剩价拐“煤改气”、“煤改热泵”等多种方式削减农村散煤,完成400个村的散煤清洁替代工作,同时,全市将完成2500蒸吨郊区燃煤供热锅炉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五环路以内地区和通州区无燃煤锅炉;完成500蒸吨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燃煤锅炉改造任务;淘汰退出300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全面削减工业用煤。针对上述安排,高房北京市发改委负责人表示,高房今年全市煤炭消费总量将压减到1100万吨以内,比去年减少100万吨左右,优质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8%,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达到6.5%左右,今年的燃煤治理工作将聚焦在民用散煤和燃煤锅炉两大领域
昨天,点即《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提交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二十八次会议一审。这项制度在给予企业更多自主权的同时,仅剩价拐也提升了监管标准。加快推进白城市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高房争取将省内其他城市列入国家试点政策支持范围,提升城市绿地汇聚雨水、蓄洪排涝、净化生态功能。
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点即推动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和节约利用。加强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仅剩价拐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五期等重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高房——坚持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向。积极推广绿色信贷,点即建立企业信用评价和风险企业责任保险制度,点即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重大生态工程、环境保护建设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完成林地清收面积55万公顷、森林抚育70万公顷。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
在流域、大气、土壤、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十个重点领域实行生态补偿,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通过补助性补偿和奖励性补偿等方式,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综合考核评估体系。三、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1.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振兴工程和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工程。
加快碳排放权交易、用能权交易前期基础性工作研究,探索建立集用能权、排污权、碳排放权等为一体的能源环境交易平台。加快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修订分级审批目录,简化环评审批程序,加强环评信息公开,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既要立足当前,着力解决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约性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打好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又着眼长远,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培育生态文化作为重要支撑,把创新机制、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强化监督、加强宣传引导相结合,逐步构建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企业实施、公众参与的生态文明推进机制。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推进珍贵木材、苗木花卉、森林食品和药材等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到2020年全省林业经济总产值力争达到2000亿元。
深入开展未来10年吉林省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建设研究,分析全省生态环境现状,总结经验,梳理问题,凝练模式,为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进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建立碳排放权交易核查体系,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企业配额分配制度。
(二)基本原则——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协调配合,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稳步推进污水厂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加快推进绿色产业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生物质能发电、生物天然气等地方标准,逐步建立生物质能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加强城市软硬覆盖建设,到2017年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裸露地面。按照国家部署,对土地、房屋、草原、林地、水域、滩涂等不动产进行统一登记。到2020年,创建生态示范市(州)2个、生态示范县(市、区)10个、生态示范乡(镇)和村200个。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以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主要方向,推动新能源汽车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探索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研究提出限制和禁止发展产业目录,强化产业发展指导和约束。严格各类建筑施工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
积极发展生物质产业,实施秸秆制糖、聚乳酸、纤维素乙醇等十大工程。积极抓好交通领域节能。
探索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的地区,及时采取“区域限批”和“企业限模”等限制性措施。强化县城和重点建制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的监管,提升建设、运行和管理水平。
加快推进对能源、矿产资源、水、大气、森林、草原、湿地和水土流失、沙化土地、土壤环境、地质环境、温室气体等的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准确性、及时性,实现信息共享。创新发展理念,优化空间结构,引导产业布局,完善配套政策,严格按照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定位推动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农村公路屯屯通、农村庭院整治、农村绿化美化、农村学校改造、农村村级“一站式”服务群众平台、农村休闲广场、健身器材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将就贯彻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
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在全社会广泛深入进行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化知识、生态伦理道德、环境法律法规、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基础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积极推广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补助试点经验;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农作物秸秆和农膜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农村美丽家园。
——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开展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培育,提升森林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努力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能力。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全省县级以上城市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快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推广,推进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源、沼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应用。
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满足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的需求。加快创新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特色产业基地、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成果转化载体、平台建设,推进成熟适用技术的转化和示范。同时,逐步完善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加快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吉林”,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格实施永久保护,对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实行总量控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数量不下降、质量不降低。一、充分认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突出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以环境信息全收集、环境要素全监管、预警预报溯源全实现、环境治理精准化为目标的综合信息支持体系,建设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支撑的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监测数据互联共享。落实《吉林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9座,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万吨/日,转运能力2.8万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60%以上。
实施“气化吉林”工程,推进梅河-桦甸、吉林-延吉、长岭-长春等省内支线管道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吉林段干线)建设,到2020年,实现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天然气输气管网全覆盖,重点城镇管道覆盖率达到80%,天然气气化率达到80%。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村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