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besta8.com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 ,推进简称EMC)是一种基于市场运作的全新节能新机制,推进是EMC公司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设备维护等一整套的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进行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运作模式。“十三五”期间,保障阜阳市将大力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工程,保障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扎实推进节能服务机构建设,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节能降耗,实现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绿色发展。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besta8.com
性安”市住建委有关同志告诉记者。居工市人民医院已成为全国第一批879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此前,跟踪阜阳市一些公共单位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 besta8.com已采取了这种节能方式。”市住建委有关同志介绍,推进实际节能率还要看中标企业在后期建设维护的情况,但肯定不低于50%,这将为阜城节能减排贡献力量。记者近日了解到,保障阜阳市住建部门将在市级路灯改造中首试合同能源管理,保障首批选择河滨路、颍河路、南二环路等7条道路4828盏路灯,进行LED路灯节能改造
如阜阳市昊浦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通过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性安对阜阳市政府、性安颍东区政府、颍州区政府、阜阳第二中学、颍上三八购物广场等进行节能改造,改造后合计年节约电耗634.36万度。“按照先前的测算,居工这7条路路灯8年的总电费约为3000万元,按照节能率不低于50%的要求,8年总共可以省下1500万元的电费。通过成立联盟,搭建用能单位与节能产品生产单位、跟踪节能服务单位的信息交流、沟通、合作平台,共同丰富、完善、提升我市的节能产业发展。
来自市内外136个用能单位、推进节能产品生产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加入。保障7月13日,中国(潍坊)节能创新企业联盟成立通过成立联盟,搭建用能单位与节能产品生产单位、性安节能服务单位的信息交流、沟通、合作平台,共同丰富、完善、提升我市的节能产业发展。来自市内外136个用能单位、居工节能产品生产单位和节能服务机构加入。
中国(潍坊)节能创新企业联盟致力于新能源及节能产业,以技术为核心,以产业为主线,以应用为导向,以用能单位为依托,通过凝聚国内外节能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促进协作、创新与联动,提高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7月13日,中国(潍坊)节能创新企业联盟成立
这家企业名叫甘肃中庆玄和玻璃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建筑节能玻璃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符合国家降低社会总能耗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产业政策导向,当建筑玻璃节能率达到50%时,全国每年可节约近1亿吨标准煤。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项目观摩活动中,这家企业建设的“Low-E节能镀膜玻璃”生产项目受到观摩团成员的好评。随后,经过多方市场考察,公司决定投资3亿元兴建Low-E(即低辐射)节能镀膜玻璃生产项目。
近年来,随着民用建筑市场的不景气,该企业不停寻找新的投资方向。在西方发展国家,Low-E节能镀膜玻璃的使用率已达到90%以上,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使用率也达到30%,但在西北市场的Low-e节能玻璃使用率不足2%。Low-E节能镀膜玻璃,是一种通过真空磁控溅射方式镀膜生产高科技节能玻璃,可有效降低远红外辐射率,从而改变玻璃的光学及热学性能,使安装到建筑上的门窗及幕墙起到冬天保持室内温度,夏季阻挡室外阳光的作用,节能率达到50%以上。该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端节能玻璃市场的空白。
2014年,全国通过门窗耗散能耗约合1.95亿吨标准煤。普通玻璃生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限制和淘汰的落后产业,但定西一家民营企业却从其中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并占据了西北市场的空白。
公司发现虽然普通玻璃是国家政策限制和淘汰发展的产业,但以普通玻璃为基础的深加工产品尤其是节能玻璃却是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而甘肃乃至西北并没有这样的生产线,产品都靠外地的几个企业供给甚至国外进口。今年6月,甘肃中庆玄和玻璃科技有限公司“Low-E节能镀膜玻璃”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其中,玻璃的热阻比墙体低3-10倍,通过建筑门窗的损耗占社会总能耗的7%,是建筑围护中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据了解,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8%,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普通玻璃生产已经成为国家政策限制和淘汰的落后产业,但定西一家民营企业却从其中找到了新的生财之道,并占据了西北市场的空白。近年来,随着民用建筑市场的不景气,该企业不停寻找新的投资方向。推广建筑节能玻璃对节能减排意义重大,符合国家降低社会总能耗建设节能型社会的产业政策导向,当建筑玻璃节能率达到50%时,全国每年可节约近1亿吨标准煤。据了解,我国建筑总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8%,单位建筑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
今年6月,甘肃中庆玄和玻璃科技有限公司“Low-E节能镀膜玻璃”项目一期正式投产。该项目填补了西北地区高端节能玻璃市场的空白。
公司发现虽然普通玻璃是国家政策限制和淘汰发展的产业,但以普通玻璃为基础的深加工产品尤其是节能玻璃却是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而甘肃乃至西北并没有这样的生产线,产品都靠外地的几个企业供给甚至国外进口。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项目观摩活动中,这家企业建设的“Low-E节能镀膜玻璃”生产项目受到观摩团成员的好评。
其中,玻璃的热阻比墙体低3-10倍,通过建筑门窗的损耗占社会总能耗的7%,是建筑围护中保温隔热的薄弱环节。Low-E节能镀膜玻璃,是一种通过真空磁控溅射方式镀膜生产高科技节能玻璃,可有效降低远红外辐射率,从而改变玻璃的光学及热学性能,使安装到建筑上的门窗及幕墙起到冬天保持室内温度,夏季阻挡室外阳光的作用,节能率达到50%以上。
随后,经过多方市场考察,公司决定投资3亿元兴建Low-E(即低辐射)节能镀膜玻璃生产项目。在西方发展国家,Low-E节能镀膜玻璃的使用率已达到90%以上,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的使用率也达到30%,但在西北市场的Low-e节能玻璃使用率不足2%。这家企业名叫甘肃中庆玄和玻璃科技有限公司。2014年,全国通过门窗耗散能耗约合1.95亿吨标准煤
在考核结束后国家考核组认为,我市2015年度示范城市创建工作领导重视,推进有力,亮点纷呈,成效显著,被评定为优秀等级。一年来,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省上有关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把节能减排示范工作作为全市工作的一个重中之重,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理念,以目标任务为导向,以示范项目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配套政策为保障,举全市之力扎实推进,强化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组建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制定工作方案。
据市工信委环资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是我市实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的开局之年。同时,我市还在全国首家开展了政府环境审计试点工作,率先建立了排污权交易制度,开展了插卡排污、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试点工作,全面实施了重点污染企业“出城入园”搬迁工程,并构建了兰州市节能减排信息监测平台,开展了多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的宣传推广活动,推动了兰州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并由市工信委牵头,财政、发改、环保、交通、建设等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制度设计和项目安排,强化时间节点和项目推进,强化督查问效和责任追究,全市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统筹推进,超额完成了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2015年年度目标任务。在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下,我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2015年空气质量新标达标天数252天,同比增加5天,达标率69%,成为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中综合污染指数下降最快的城市。
尤其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环境优化、群众节能减排意识全面提升等方面取得了实效。国家考核组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从工作开展情况、节能减排效果、典型示范项目进度及完成投资额、中央财政综合奖励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情况、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开展了现场绩效考核。2015年,兰州作为全国唯一的非低碳试点城市应邀参加巴黎世界气候大会,并荣获“今日变革进步奖”,还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幸福城市”第五名。7月13日,记者从市工信委获悉,在国家考核组对我市2015年度节能减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行为期8天的考核后,我市顺利通过考核,并被评定为优秀等级,获得奖励资金2.5亿元
在下一步工作中,市城乡建设局将在高层建筑中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未纳入集中供热区域重点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房屋,空气源、土壤源热泵技术;在我市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建筑应用示范;鼓励支持采用“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能源管理模式,规模化推广区域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推广应用。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市城乡建设局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监管,我市在建工程监管面积572.93万平方米,执行行政处罚2项,处罚金额50万元,3家施工单位记入不良信用记录。
保温隔热做得好,冬夏电费高不了;隔声降噪性能高,从此耳根清净了;清洁能源用得好,冬天雾霾哪去了……记者昨天从全市建筑科技节能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目前我市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已达到100%。力争建设一批具备一定代表性,能够发挥较强示范作用的精品绿色建筑,让大家都能住得舒服,住得健康。
2015年以来,市城乡建设局实施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战略,全市竣工节能建筑784.78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全市累计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116项,总面积696.95万平方米在下一步工作中,市城乡建设局将在高层建筑中推行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未纳入集中供热区域重点推广被动式超低能耗房屋,空气源、土壤源热泵技术;在我市开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建筑应用示范;鼓励支持采用“建设-运营-服务”为一体的能源管理模式,规模化推广区域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大力支持可再生能源在农村的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