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政besta8.com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5%以上,公司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60%,公司自然湿地保有量达到120万公顷,50%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得到基本控制,全省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增强。加快推进延吉市、湖实通榆县等15个地膜综合利用试点建设,实现新增地膜回收面积246.75万亩。besta8.com
加快推进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乡政到2020年创建300个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100万户。强化对浪费能源资源、公司违法排污、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的执法监察和专项督察。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湖实针对不同区域、湖实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造方案,五年改造农村厕所200万座。besta8.com以地级城市为单位,乡政制订能源结构调整、乡政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落后产能淘汰、集中连片供热等实施计划和落实措施;强化政府监督管理和排污者责任,以建立城市禁燃区为载体,推进企业加快技术和环保设施改造,提高排放控制标准。(四)加强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公司切实提升环境质量1.推动生态环境管理实践创新。
加强城市规划、湖实建设与管理,湖实严格“三区四线”管理,科学确定城镇开发强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合理布局城镇各类空间,提倡城镇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现象。加快以低碳绿色为特征的工业、乡政建筑、交通等领域标准体系建设,制定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美丽乡村、生态乡镇等地方标准。加强城市节约用水,公司加快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工程建设,推广节水产品和器具。
湖实建立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机动车尾气治理力度,乡政严格执行老旧汽车淘汰制度,乡政加强机动车环保检验,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不予发放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加快低碳技术革新与推广应用,公司实施一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项目。合理设定资源消耗底线,湖实加强能源、水、土地等战略性资源管控,强化能源消耗强度控制,做好能源消费总量管理。
开展修复试点,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和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发挥节能与减排的协同促进作用,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
大力发展聚乳酸产业,加快推进长春大成L-乳酸,中粮集团、长春宸泰聚乳酸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长春经开、松原经开等生物质产业示范园区建设。落实《吉林省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3-2020年)》,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新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厂29座,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2万吨/日,转运能力2.8万吨/日,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无害化处理能力达到60%以上。加快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土壤环境保护条例以及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森林公园管理条例、黑土地保护条例、长白山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节约能源条例、环境保护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条例、辐射污染防治条例、森林管理条例、集体林业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明确各类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边界,实现能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按质量分级、梯级利用。
积极推进农村“厕所革命”,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合理选择改造方案,五年改造农村厕所200万座。严格各类建筑施工管理,有效控制扬尘污染。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有序增强公众参与程度。(三)开展资源节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1.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实施黑土地保护治理工程,推进土壤改良、土地整理、农防林更新改造建设,加快治理水土流失,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将其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格局,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严格用地规模管控,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逐步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推动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中心镇集聚,产业向功能区集中,耕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加强全省环境监测工作,研究制定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完善国家管控省、省管控市(州)、市(州)管控县(市、区)、县(市、区)管控企业的生态环境考核评估机制。
加强水资源保护,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推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在流域、大气、土壤、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开发、重点生态功能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等十个重点领域实行生态补偿,科学界定生态保护者与受益者的权利义务,通过补助性补偿和奖励性补偿等方式,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并逐步建立生态补偿综合考核评估体系。突出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以环境信息全收集、环境要素全监管、预警预报溯源全实现、环境治理精准化为目标的综合信息支持体系,建设以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支撑的信息化监管服务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管、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新机制,实施50个重大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积极推广系统设计、设备成套、工程施工、调试运行、维护管理的环保服务总承包模式,发展环境咨询、工程设计、第三方治理等新兴环境服务业。2.加快调整产业、能源结构。
——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创新驱动作为内生动力。保护和治理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实施河湖连通工程,利用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的洪水资源及灌溉回归水量对规划区内的203个湿地、湖、泡、水库进行连通,恢复改善湖泡湿地总面积达到4939平方公里;实施草原恢复工程,落实草原奖补面积,严格落实禁牧制度,推进退耕还草还湿和荒漠化治理。
(三)提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加快推进延吉市、通榆县等15个地膜综合利用试点建设,实现新增地膜回收面积246.75万亩。
积极推行能效“领跑者”制度,定期公布省内单位产品能耗最低的高耗能产品生产企业名单以及能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机关、学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名单,给予能效领跑者政策扶持,引导生产、购买、使用高效节能产品。加强培育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五期等重大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建设。
——生态文明意识显著增强。围绕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建设,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积极探索水权交易、矿业权交易工作。——资源利用效率更加高效。
加快推进绿色产业标准化工作,研究制定生物质能发电、生物天然气等地方标准,逐步建立生物质能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在资源开发与节约中,坚持节约优先,以最少的资源能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与发展中,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生态建设与修复中,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做好“东、中、西”区域战略三篇文章。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制度,强化矿产开发准入管理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与土地复垦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调研期间,要求我省要通过久久为功的行动,让吉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吉林新篇章。实施服务业提升工程,打好服务业攻坚战,打造现代物流、金融等十大业态,推进东北亚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建设。
加快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坚决淘汰关停落后产能和不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燃煤机组。省委、省政府将就贯彻落实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将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提升作为各级政府环保责任红线,相应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限值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宣传先进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创建一批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创作一批生态文化作品,满足社会各界对生态文化的需求。
围绕提升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全省日产污水3000吨以上乡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长春市乐山镇、前郭县长山镇污水处理工程等100个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到202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0万吨/日,新增管网2000公里,重点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力争达到60%以上。强化对资源开发和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活动的生态环境监管。
实施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高耗水工艺和设备,推动火电、化工、造纸、冶金等高耗水行业采取循环用水、串联用水等高效节水方式运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因地制宜进行土壤治理与修复。
加强政策法规间的衔接,研究制定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