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besta8.com
建立完善全省工业“三废”资源统计体系,日照合理规划,有序开发现有资源。同时,市委积极组织推荐吉林省电机、市委变压器生产企业列入国家推广目录,目前,已有两户企业成功入选全国“能效之星”。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besta8.com
同时,次全为调动企业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次全省工信厅组成专门宣讲组,深入重点市州,召开专题座谈会,面对面进行政策解读,与企业共同研究落实的具体办法,提高企业应用的信心与动力,使减排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十二五”期间,议举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从2011年的1800万吨上升到2015年的2480万吨。同时,中共加大地方财政的支持力度,中共落实好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使综合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APP besta8.com用企业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也引导更多的企业开展好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日照在落实好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的同时,制定完善地方配套措施,加强产业政策引导,完善准入标准。“十二五”以来,市委共安排专项资金1.5亿元,市委支持263个重点工业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累计节能45万吨标准煤,节水800万吨,综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435万吨。
累计淘汰、次全改造工业锅炉316台,合计2890蒸吨。围绕近年来国家支持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议举区分不同建设时限,议举科学确定监管重点,组织竣工项目效果评估验收,在建项目阶段评价,督导企业有序实施,推动项目加快建成,确保清洁生产示范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6月3日印发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中共《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中共《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政发〔2016〕8号)制订,是指导“十三五”时期全省循环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到2020年底,日照全省餐厨垃圾收运体系进一步完善,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餐厨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规模居全国前列。推动产业绿色融合发展,市委促进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间循环链接、共生耦合。第七节复制一批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按照“可复制、次全可推广”的要求,次全在区域、园区、企业等各层面,电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轻工、纺织、石化等各行业,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各产业,生产、消费、流通和回收等各环节,总结和推广一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循环经济发展典型模式,加大宣传推广,以点带面,带动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完善绿色采购,议举推广节能环保产品的优先采购制度,扩大政府绿色采购范围,提高政府绿色采购规模。
继续在全省范围内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代表性的市、县(市、区),开展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试点,逐步推进循环型城市建设。限制过度包装和一次性产品使用,推广节能节水产品、绿色照明产品、再生产品、再制造产品。
强化污泥处置,到2020年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和工业污泥处置设施实现全覆盖,县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100%。围绕农林渔废弃物处理,构建种植、养殖—废弃物利用产业链。推动不同行业的企业以物质流、能量流为媒介进行链接共生,实现原料互供、资源共享,促进跨行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严格设计规范、生产规程,改进工艺技术,加强原材料消耗核算,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围绕减量化方向,支持企业研发和生产节能、节水、节材的生产装备和产品,鼓励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节能空调、节能冰箱等节能环保型产品。以石化、电力、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纺织印染、造纸等行业为重点,推进原材料节约。促进城乡间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推进餐饮住宿行业绿色化,限制和减少一次性消费品,推进餐厨废弃物规范回收和资源化利用,鼓励服务主体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节水减排技术。
推进区域园区整体协同改造,探索园区“打捆”改造模式。推动粉煤灰、冶金渣、化工渣、工业副产石膏及赤泥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拓宽综合利用途径,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围绕餐厨废弃物、建筑废弃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等,统筹布局城市静脉产业基地,提升区域废弃物处置水平。杭州西部、金华、衢州、丽水等地区,协同发展具有山区特色的循环经济。
加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利用项目。完善循环经济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再生产品及材料、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品、利废建材等产品标准。把循环经济“3R”原则贯穿到企业生产的各环节和全流程,积极引导企业按照物质流的方法,加快构建完善内部小循环,提高原料、能源、水资源等物质的循环利用能力,进一步减少废弃物产生及排放。简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服务。加快标准规范体系建设。第二节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培育工程实施《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依托节能环保产业有较好基础和发展后劲的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区域,构建以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特征的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促进产业集聚提升,培育一批规模经济效益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推动实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形成对区域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示范辐射带动效应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第三节加快绿色循环型服务业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循环化发展。实施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加快实施存量建筑节能改造。
第一节创建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创建的有关要求,继续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综合判断,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将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加快“补短板”的现实挑战。
推进园区生态循环化改造。统筹推进全省各地区循环经济协同发展,杭州东部、嘉兴、湖州、绍兴等平原水网地区,重点协同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利用、废弃物处理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等。
到2020年,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到35立方米,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提高到32万元/亩。加快推进旅游景区建设和管理绿色化,鼓励发展绿色旅游饭店,着力提升“互联网+旅游”服务水平,积极构建循环型旅游服务体系。——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建立以售后维修体系为核心的旧件回收体系,规范发展专业化再制造旧件回收企业和区域性再制造旧件回收物流集散中心。
围绕节水型社会建设,培育一批节水型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相关改革有效推进,规划政策体系、示范标准体系、监测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创新水平显著提升,有效引导全省循环经济发展。
创新“互联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逐步构建覆盖全省的产业废弃物和再生资源交易系统。开展规划实施的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期末总结评价。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展试点,积极探索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领域的制度创新。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建设。
按照生态循环型工业、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和绿色循环型服务业发展需要,继续加强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管理,培育100个以上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打造一批绿色循环型服务业发展集聚区。第六节构建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链围绕能源利用,推动热电联产、区域集中供热,开发余热余能利用、有机废弃物的能量回收,形成多种方式的能源梯级利用产业链。加快推动再生资源利用项目建设,创建一批“城市矿产”、“城市油田”、“城市棉田”。推广使用可降解、易回收、低成本的包装材料,改进大宗原材料产品包装方式。
培育构建“种植业—秸秆—畜禽养殖—粪便—沼肥还田、养殖业—畜禽粪便—沼渣/沼液—种植业”等循环利用模式。围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省建设,培育1000个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
做好试点园区的中期评估和考核验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顺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潮流,为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新机遇。
在新常态下,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将逐渐从注重原生资源循环利用为主向注重产业产品延伸为主转变,从产业内部循环为主向三次产业间复合循环为主转变,从生产性领域为主向生产、流通、消费全流程为主转变,也对全省循环经济发展加快“补短板”、提升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循环型产业体系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