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besta8.com
6月11日,市举青岛供电公司对虚拟电厂聚合资源开展调节能力测试,市举随机选取20座基站,通过用采系统验证虚拟电厂负荷调节能力,成功将基站用电负荷压降了61%,与电网互动成效显著。虚拟电厂将分布式电源、全市球储能、全市球可控负荷、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分布式能源进行聚合管理,能够有效缓解配电网的供需不平衡问题。besta8.com
为了筹备虚拟电厂,乒乓国网青岛供电公司强化顶层设计引领,乒乓在注册申报、资源共享等方面加强与山东省电动汽车公司、中国铁塔青岛分公司等单位合作,成功实现该项目在公司省管产业单位落地运营。此外,奖赛虚拟电厂通过优先调度清洁能源,有助于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提升节能减排等社会效益该项目实现了山东省内虚拟电厂的四个第一:日照第一家与省电动汽车公司合作并进入实用化运营、日照第一家聚合资源户数超过1万户、第一家以基站蓄电池为主要调节资源、第一家与中国铁塔等国企联手聚合的国网系统虚拟电厂。besta8.com8月15日,市举青岛虚拟电厂平台在山东电力交易中心平台完成注册公示,标志着青岛虚拟电厂正式上线运行。在电力需求较低供应过剩的时段,全市球虚拟电厂接入的储能类设备可以吸收多余的电能进行存储。
作为一种创新能源管理模式,乒乓虚拟电厂成功投运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一次有益尝试,也为青岛电网迎峰度夏注入了澎湃动能。目前,奖赛虚拟电厂已接入中国铁塔青岛分公司基站数10482座,奖赛蓄电池等资源总容量14.88万千瓦,其中可调节容量为5.08万千瓦,是山东省内聚合资源户数最多、接入蓄电池类调节容量最大的虚拟电厂。日照今年青岛还会继续完成450万平方米以上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面向未来,市举青岛市将继续走好生态优先、市举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落实新战略,打造新引擎,在全国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大局中体现更多担当,作出更大贡献。绿色建筑是绿色城市发展的一个直接载体,全市球两者相辅相成。作为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乒乓近年来青岛一直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总抓手,乒乓积极探索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新路径,努力为城乡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青岛样本。要实现建筑领域碳达峰、奖赛碳中和目标,就要在新建和既有建筑全寿命周期贯彻节能低碳绿色理念。
前不久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等15个部门印发的《青岛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城乡建设方式加快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变,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到2025年,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1.5亿平方米以上,80%以上县级及以上机关达到节约型机关创建要求。
我国建筑全过程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5%,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50.6%。记者采访获悉,截至去年10月,全市累计建成绿色建筑1.27亿平方米,绿色建筑星级标识建筑190个,总面积达2264万平方米。经过煤改气后,仅一个供热站内便释放出了近七成空间,空置厂区再利用工作随之展开,这对空间资源日益紧俏的城区来说意义重大。据测算,仅东岸城区每年就可节约煤炭约125万吨,二氧化碳减排约115万吨,实现颗粒物和二氧化硫零排放,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也将大幅度降低。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建筑业要做到控增量、减存量,从建筑能源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发力,既要保供给,又要减排放。目前,青岛东岸城区煤改气工作已全面完成。接下来的工作中,青岛仍把提升建筑全链条绿色低碳水平作为重要发力点。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空气能、潮汐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10%。
包括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在内的众多城市更新项目,融入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等理念。青岛打造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样本到2025年,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城市建设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城乡建设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以上三个环节的碳排放比重分别为28%、1.0%和21.6%。焕然一新的浮山和太平山正式开放,成为青岛主城区的城市绿肺……提升建筑全链条绿色低碳水平建筑领域的碳排放是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此外,青岛还持续把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更新建设发展的肌理中——更多市政项目和地铁车站采用搭积木式的装配建造方式。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城乡建设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青岛胶东国际机场T1航站楼、青岛海天中心T2塔楼成为国家2023年度首批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截至今年年初,青岛累计完成改造约4800万平方米,改造面积位居全国前列,约60万户居民告别了冷房子。提出,将星级绿色建筑与好房子建设相结合,城镇新建5000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和商品住房项目全面执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核心,建设生态宜居、低碳绿色城市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也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通过统一加装外保温层等措施,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可有效改善居住环境和空气环境质量。一栋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包含建筑材料生产、建筑建设施工、建成后的运行维护三个环节。
煤改气后更为直观的变化就是空气质量变好了。如今的热源厂周边,拉煤车早已不见踪影,大烟囱几乎不再冒浓浓的白烟,昔日的储煤仓库更新为羽毛球馆,烧煤锅炉升级为如今的燃气锅炉……这是近年来青岛推行市区供热燃煤锅炉煤改气之后的变化。
不单是供热能源结构得以革新,更节省出大量可用空间。更多人共享绿色低碳红利绿色低碳是推动城市补齐发展短板,推动城市更新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060年前,城乡建设方式全面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系统性变革全面实现,美好人居环境全面建成,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治理现代化全面实现,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因而在绿色城市建设过程中,青岛注重与城市更新建设、人民生活体验相结合。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和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量及其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均将进一步提高此外,该公司还多次组织开展火灾等极端情况下的应急逃生、值班地点切换等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制度保障、机制运行科学化水平。
7月1日起,我国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南网储能公司抽水蓄能集控中心对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实行一人一席两厂站集控值班,单人机组控制规模由120万千瓦跃升至240万千瓦,设备控制效率提高1倍。南网储能公司/供图南网储能公司抽水蓄能集控中心由所属运行分公司运维管理,2022年12月15日投入试运行,2023年7月5日投入正式运行。
通过建立多厂站集控值班监护与互助机制,明确机组启动、负荷调整、调度指令转令等环节的监护要求,从管理上防范安全风险。这次集控值班模式优化,是南网储能公司在2022年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抽水蓄能电站生产运行管理集控模式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推进抽水蓄能电站运维集约化、专业化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通过积极推进转令系统建设,从技术上防止多厂站值班转令错误导致误操作。工作启动以来,累计完成理论及实操培训92次、理论及实操考核20次、集中面试1次、值班能力综合评估1次,参培人员值班能力合格达标。
通过开展多厂站报警等级梳理整治,杜绝了报警信息误发频发。我国首个抽水蓄能多厂站集控中心。与此同时,该公司以签订师徒协议和结对协议等方式组织开展理论及实操培训,分阶段、多批次、多样化进行达标考核评估,全面提升运行技术团队多厂站值班技能。清蓄、阳蓄电站值班模式优化后,集控值班总人数将由10人下降至5人。
通过建立集控备班启用机制,明确在集控与厂站发生通道中断、监控系统故障、火灾等特殊场景下备班启用要求,确保在特殊场景下厂站设备得到有效监控。聚焦管理,优化值班管理机制在一人一席多厂站的目标牵引下,南网储能运行公司积极开展调研、认真总结以往电站运维经验,建立健全多厂站值班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各项管理要求。
6月30日23:30,南网储能运行公司向调度申请7月1日零时起集控中心转为一人监控两厂值班模式。该公司还在监控系统权限、操作逻辑、口令闭锁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值班界面、颜色辨识、报警声音等方面的设置,全方位筑牢防误技术基础,以技术支持系统建设保障新老值班模式的顺利切换。
当前,南网储能公司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规模已突破1000万千瓦,到2035年抽水蓄能电站在运规模将达到4600万千瓦,建成接入集控中心的控制提效空间广阔。随着深蓄、梅蓄电站值班模式的陆续优化,运行人员集约化效益将愈加凸显。